您的位置:首页 > 工业机械 > 建筑机械 > 《大汉.印象》卷首语

《大汉.印象》卷首语

luyued 发布于 2011-05-22 00:35   浏览 N 次  

又一辑充满古书卷味的《印象》出炉了。不过这次承蒙大汉集团支持文化事业,取名为《大汉印象》,“大汉”是个好名字,再配“印象”,既大气又文气,甚是匹配。《印象》已有五年多历史了啊,而后天,又将是我的生日啦。

两千年前,秦汉称雄,江山无限,波澜壮阔,托起中国历史一个伟大的转折。

如果说秦王气吞如虎,挥剑决云,一统六国,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那么,大汉勇士豪气干云,开疆拓土,“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上演了更加精彩和辉煌的历史。

此间,中国内部完成了两大影响深远的变革:

一是在大一统的基础上,汉承秦制,削藩立县,在帝国构架上彻底完成了从封建制到郡县制的制度变革,有力遏止了分裂战乱。

二是儒家预言“五百年有王者兴”,最终变成现实,从最初崇尚黄老之术,到中间儒学复兴,“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再到“杂霸王道而用之”,儒家以礼仪、以文化,完成了汉朝对秦朝专尚法家的“文而化之”(今有人谓之“儒法共和”),奠定了中国儒道互补、儒法共治的思想格局。

这样,大汉王朝从制度和文化层面,奠定了中国这个“中央之国”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中国风格和范型。从此中国人也被称为汉人。

两千年后,民国纷乱,外族入侵,最终共和国兴,改天换地;内修国基,外御强敌,开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后之视今,犹昔”,构成一种循环往复的中国历史观。

民国内部纷乱而外患不断,犹似战国争雄,匈奴窥伺中原。秦始皇以武力、雄略和法术扫平六国,一统天下,但焚书坑儒毁坏文化,其雄略武功昙花一现。共和国肇始,虽以武力统一中国,削平军阀,驱逐列强,然以西人学说夷平社会不同阶层、多元文化和思想差异,几令中华文化岌岌可危。

改革开放,市场繁荣,物质丰裕,人心却惶惶然不知所终;欧风美雨输入各种新思潮,风云变幻于一时,但未经中国经验吸收转化,水土不服。人心怀古而思变,正是中华文化复兴时。

从五四打倒孔家店,到文革批林批孔,儒家斯文扫地,如游魂无所附丽,国人皆以为儒学即将匿亡。但就如汉初崇道轻儒,真正的儒者沉潜于民间,以顽强的生命力匍匐前进,刻苦钻研,拨乱反正,已今非昔比:

从“和谐社会”的提出,到大学设立国学馆,全世界创建孔子学院,再到中国地方修复书院,乃至无数企业援儒学为指导思想,开设弟子规课程,直到最近树孔子雕像于天安门广场,中国民间崇儒已成一种风气。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开始新一轮对过去“革命”和法家的思想的“文而化之”。

历史在循环往复,但不是简单的重复。

中国已融入到现代世界“全球化”的进程中。其“现代化”特征之一,则是引入了企业的组织和商业的力量。古代“士农工商”的等级秩序里,文化和政治具有决定性作用,经济仅是从属地位;而现代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犹如一个“金三角”,经济力量举足轻重。

就如西方的科学技术一样,商业社会的到来是一把双刃剑。但是,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将主要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

当今中国,文化正在塑造企业的灵魂和内涵,企业本身也是文化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文化与经济正相互融合,或者说文化正对经济组织“文而化之”。《大汉印象》的创办,就是纯粹文化理想与企业组织相互影响和融合的一个尝试。

大汉集团,起始于钢铁物流,兴盛于中国城镇建设,力图开发升级100个县域城镇,铸造中国县城的“百年经典”,做中国城镇化建设的领跑者。而以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大汉提出要在县城中再造“原生型”中华文明。

大汉总裁傅胜龙大力倡导“县城瑰宝论”:自秦始皇创立郡县制,大多数县城都有上千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而湖南县城大都依山傍水,为山水间的城市明珠。与现代大城市不同的是,县城拥有独特的文化、语言和习俗。空气新鲜、阳光清新、水流清澈。县城将是未来人们居住和旅游的瑰宝。

如是观之,大汉集团的城镇开发和文化观点,回应了两千年前郡县制的创立,而对当下现代大城市建设造成的诸多问题具有破解作用,也具体落实了企业对文化建设的作用。

伴随中华崛起和文化复兴的大潮,《大汉印象》力图召唤那响彻千古的大汉声音、勇猛开拓的大汉精神,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挖掘县域传统文化,以提升当代县域文明,则中华整体复兴在望。是为序。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