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业机械 > 建筑机械 > 中联重科为何青睐央视广告?

中联重科为何青睐央视广告?

luyued 发布于 2011-06-15 22:51   浏览 N 次  

徐工机械、山东临工、三一重工等工业机械的领先品牌,都先后在央视做过播放过自己的品牌广告片,为自己的企业赢得了不少的社会关注,品牌知名度也随之上扬。品牌是为了销售。100个收视者中,恐怕只有不到1位是目标客户,这种高举高打的传播策略注定要种瓜得豆。很多年前,tcl折腾过一条“奔马”品牌形象片、奥妮皂角鼓捣出一条“玄妙武打”篇,看的消费者一头雾水,最终不得不以撤片告终。此番,中联重科的广告片中,一个帅气的风衣男,吸纳天地精华,玩地球于鼓掌之间,又是一场自恋式的品牌颂歌吗?

不少媒体人士撰文批评中联重科传播策略的失误之处,主要包括三点。第一,从传统的行业媒体一下子转型到大众媒体;第二,外行人士搞不懂中联中科是干什么的;第三,思想构筑未来,这句广告语与企业文化理念的“至诚无息,博厚悠远”相去甚远,也与几年前的“至诚,志远”完全脱节。中联重科的5000万元的央视投资,是一时头脑发热的豪赌,还是谋划周密的攻心为上呢?叶敦明认为,这条15秒的哲思式广告片,只是中联重科2011年大棋局的一枚棋子而已。品牌知名度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内部整合、产品结构升级、海外扩展、多元化发展,才是他们的宏大目标。借一条广告片聚集力量,吹响新一轮冲锋的号角,区区5000万,划算的很。

1、大规模并购之后,塑造内部凝聚力

中联重科是个并购狂人。自2001年以来,中联重科收购了英国保路捷、湖南机床厂、中标实业的环卫机械、浦沅集团的汽车起重机、陕西新黄工的土方机械、湖南车桥厂等等。连环收购,使得中联重科业务从最初单纯的混凝土机械拓展到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环卫机械、路面机械、土方机械等多个领域,成为目前国内产品链最为完备的工程机械企业。

中联重科早在1997年时就已经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战略:以技术、资本、市场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联合兼并等方式,达到整合行业资源的目的。贪多容易嚼不烂,中联重科如何克服消化不良症呢?行业和资本界也一直关注中联重科如何整合收购的资产。中联重科一直奉行的办法是:奉行包容政策,被收购企业按各自的节奏自行发展。

而今,中联重科当年的很多专业化对手,也在纷纷谋求集团化发展。自己旗下的成员企业,也就不能再单打独斗了,必须形成联合舰队,发起集团对集团的阵地战。中联重科这块母公司招牌,就要内部战略部署统一、外部品牌形象统一,才能率领众兄弟一起搏杀于市场,毕竟,攘外必先安内嘛。

工程机械行业,最能体现宏观经济的影响力。 国内发展从狂热的大建设,演变到数量和质量并存的可控发展阶段,现有的产品结构就会经受一次大的冲击。像中联重科所在的工程机械行业,低端产品如推土机、装载机等,基本都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产品利润一落千丈。而挖掘机和大吨位起重机,则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成长性的细分市场。

弱弱的问一句.中联重科怎么了?


 历时半年,停牌两个月之久的中联重科(000157,SZ),其海外并购案终于在昨日有了眉目,受累于近期大盘暴跌,昨日复牌的中联,也逃不脱补跌的命运,复牌后直接被封死在了跌停板上,最终报收于18.94元。据深交所的公开信息显示,仅有两家机构成功从中联的跌停中逃出,其中一个是机构专用席位,卖出金额约1800万元,另外一家营业部卖出金额113万元。而买入金额前5名均是营业部,金额仅在40~100万元之间,并未见机构专用席位的身影。

中联此次大手笔海外并购,却未能赢得二级市场的一致看好,原因何在?

中联重科高价海外并购

昨日,中联重科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在香港设立一家全资控股子公司中联香港控股公司,由中联香港控股公司在香港设立一家全资子公司(“香港特殊目的公司A”)联合共同投资者高盛,曼达林基金和弘毅投资,共同出资2.71亿欧元购买意大利CIFA100%股权,其中2.515亿欧元为支付给卖方的股权转让价款,0.195亿欧元为应支付的交易费用。

中联实际出资1.62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7.27亿元)间接控股60%股权,其余三家共持有40%股权,合计投入1.084亿欧元。三年后,中联可再收购其余股东持有的40%股权。

“此次交易完成后,中联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但这个价格高了。”一位券商研究员告诉记者。

一基金人士也认为,按照中联出资17亿人民币,CIFA去年的利润在8000多万人民币,算下来已经有30倍PE,远高于海外产业6~7倍的PE。

那么,中联重科此次为什么会如此大手笔呢?

高收购价源于三一竞争

“这都是三一和中联为了争取到CIFA,互抬价格的结果。”一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

今年1月,CIFA抛出了出售股权的绣球,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都参与了这场竞标。

在今年2月的第一轮竞标中,三一重工先低后高的两次报价,与中联有竞争到底的势头,经过这一轮厮杀,CIFA的未来东家基本上已经确立会在三一和中联之间诞生,就在这时,三一重工却戏剧性地退出收购。

“三一的退出,应该是政府在背后做了劝导工作。”一业内人士说。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三一和中联的相互竞争,CIFA的人士肆机抬价。不少业内人士对中联的高价收购也颇有微词。

广发证券的刘智分析师认为,此番收购,中联的规模是扩大了,但是有规模并不代表有实力。除了有价格优势。质量上没有任何优势,中联此次的国际化脚步跨得太大了,短期看,这对中联的业绩不会有什么帮助,现在工程机械行业正处在比较低迷的时候。

兴业证券朱学东分析师人告诉记者,从长远角度看,这个价格也不算特别高,但在如今行业的低迷时期,CIFA这次确实是卖了一个好价钱。

同时,他还指出,此次收购,对中联今年的业绩影响不会很大,预计今年下半年,业绩贡献大概在6分钱左右,2009年将会在1毛多。

CIFA业绩不佳

CIFA成立于1929年,主要生产混凝土机械。在目前全球混凝土机械市场中,德国公司Putzmeister和Schwing为一线品牌,CIFA紧随其后。

虽然CIFA有接近六十年的历史,但近年来发展情况并不是很好。2006年7月意大利投资基金联合其他投资者收购了CIFA72.5%的股份,该年第四季度,公司还处于亏损状态,到2007年,公司净利润为872万欧元。

此外,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比较高。截至2007年12月31日,CIFA总资产约为303.73百万欧元,其中负债约为251.24百万欧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3%。

中联对此解释说,“这在欧洲趋于饱和的市场中,已经算好的了,我们就是看重了它的国际品牌和22%的欧洲市场占有率。”

“如果公司好,谁会卖?也只有在弱势下,中联才能收购到,风险还是存在的”刘智说。

工程机械行业已进入低迷期

次贷危机的爆发,全球房地产市场低迷,钢材涨价,使得工程机械行业面临巨大挑战。而对于国内企业来讲,还要受制于信贷调控。属于周期性行业的工程机械行业,现在已经进入了低迷时期。

刘智认为,今年下半年,工程机械行业都将会在低迷中度过,不会有多大行情了,中报或许还不会反映出上市公司业绩下滑问题,但是今年下半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必定减缓。

申银万国的研究报告中也指出,工程机械行业现在正面临着信贷紧缩和钢材涨价的双重压力,出口快速增长成为唯一亮点。但是短期看来,行业的景气度和走势都不容乐观,景气好转还有待宏观政策趋向宽松。

“在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中联的股价也将继续下挫,短期看,中联的此番收购对公司的业绩贡献不大,所以现在市场的认同度不高。但是长期来看,中联的发展仍然值得期待,我们对中联的投资评级仍然维持‘推荐’的评级,如果股价跌幅过大,建议买入。”一券商研究员告诉记者。

量子场英语

www.liangzichanginfo.com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