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推进正安城镇建设新跨越 (2011-01-12 1
luyued 发布于 2011-05-28 14:57 浏览 N 次把握新要求 树立新理念
强力推进正安城镇建设新跨越
――在县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9月23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这次县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审议《中共正安县委关于实施提升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的意见(讨论稿)》,经过大家热烈讨论,刚才全会原则通过了这个《意见》,会后,县委将根据同志们提出的建议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下面,我代表县委讲四点意见,便于同志们在理解和贯彻本次会议精神的过程中参考。
一、认真总结我县城镇建设的成绩和经验
发展小城镇、建设好小城镇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之后, 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缓解城乡矛盾,推动农村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以及为缩小城乡差别而采取的一个重大战略步骤,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斯蒂格列茨教授曾把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并认为城镇化是新世纪对中国的第一大挑战。这位学者的论断是正确的。按照我国至2020年城镇化率预期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来推算,我国至2020年的城镇化率可能达到57%,城镇人口年均增加1800多万人,总共有3亿农民转为城镇人口,这比美国现在的全国人口数还要大,如果计入城镇人口自然增长因素,城镇总人口将达到8.4亿。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数量和庞大的工程。21世纪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解决“三农”问题是国家的“重中之重”,从各方面分析,把城镇化看作是中国21世纪最巨大的一项社会工程是不为过分的。
什么是城镇化?从理论上讲,城镇化的基本内涵有五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转换,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二是城乡人口分布结构的转换,越来越多的人口由分散的农村向城镇集中,城镇规模扩大,数量增多;三是城镇空间形态的变化,城镇建成区扩大,新的城镇地域、城镇景观涌现,城镇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四是人们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换,城市文明、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乡村地区渗透和扩散,传统乡村文明走向现代城镇文明,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和“人”的城镇化和现代化;五是经济要素集聚方式的变迁或创新,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重推动下,人口、资本等经济要素更健康、高效地在城乡之间流动、重组。按马克思的话说,就是城市的发展,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通俗地说,城镇化是一个具有重大社会进步意义的过程。它包括:农业向工业升级转化的过程,农民向城镇居民转移的过程,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其中最根本的还是生产要素向城镇积聚的过程。
我县在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四化一强”的战略重点,我们已经专题研究了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以及农村沼气化,这次全会专题研究提升城镇化,是确保“四化”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全县未来一个时期加快调整县域经济结构、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虽然大家都已认识到城镇化建设的意义重大而深远,但对于我们这样的农业大县,我看其关键一是在于要充分认识提升城镇化对转化农业产业优势的重大作用,要通过加快城镇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产业转变;通过加快城镇化,促进农村工业化,实现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通过加快城镇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实现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二是在于要充分认识提升城镇化对加快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的重大作用,坚持以城镇化为载体,不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聚集各类生产要素,支撑和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三是在于要充分认识提升城镇化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格局,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一体化发展道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纵观我县的城镇建设,上世纪90年代应该是一个分水岭,这之前我县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慢、人流物流不畅。50年代县城拆迁了十字口20多户民房,修建了原工商银行、百货大楼和邮电大楼,将拆迁户迁移至大路槽形成了街道。直至80年代末期,才拆迁了北门车站沿街50多户民房,建设了烟草公司、保险公司、六角亭等建筑,形成了新十字口,即老车站。乡镇集镇基本没有什么变化。90年代中期以来,我县城镇建设加速发展,特别是九届县委明确提出实施“城建攻坚战”以来,城镇建设突飞猛进,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探索总结出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和“招商引资、土地增资、群众集资、财政补贴”的运作方式,实施了上坝小区建设,文化路一、二期工程建设,西门改造,东门及南北门一期改造、西部新区、楼台园区建设和乡镇集镇建设,正安城镇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量和质的飞跃。城镇人口增加,集镇规划区人口达14.5万余人。城镇面积拓展,至2005年底,城镇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比1999年扩展1.2倍,其中,县城规划区面积由1999年的3.5平方公里扩展到2004年的4.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快速提高,达到26.2%,比1999年提升了15.2个百分点。“十五”时期,凤仪、安场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土坪、格林、和溪、瑞溪、新州被列为省、市重点扶持镇,城镇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效,直接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其明显的效果。
一是市场体系日趋完善,较好地转移了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随着县城及部分集镇的扩容,各种生产要素逐步向城镇集聚,人流、物流逐渐繁荣,尤其是以县城商贸集散中心、中小超市和安场、格林、庙塘等乡镇集贸市场为代表的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全县小城镇有商品交易市场近40个,吸引了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镇经商务工,活跃了市场,增加了城镇人口。二是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壮大,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至2007年底,全县个体私营企业达到125家,个体户4921户,注册资金达1.5亿多,从业人员8000多人,它们分布在餐饮服务、商贸百货、金融保险、法律咨询、文化娱乐、交通运输、建筑建材、农特产品加工营销、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大多集中在城镇所在地,在极大满足全县群众生活需求的同时,也成为了县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三是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全县累计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5亿多元,新建城镇道路总长65公里;自来水普及率达100%,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50升;城镇通电率、电视覆盖率、通车率均达100%;实现了乡乡通程控电话和移动通信;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25平方米;实施了城郊绿化及乡镇集镇绿化工程,人均公用绿地面积达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县城和19个乡镇街道普遍实施了路灯“亮丽工程”和环境净化工程,城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镇形象得到不断提升。四是城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文明法制理念得到巩固树立。城镇环卫、交通管制、人行标识等基础设施逐渐规范有序,规划建设、环境保护、执法管理等机制体制逐步完善,安居生活、休闲健身、生产经营、商贸流通等城市功能进一步突显,文明法制理念深入人心、牢固树立。
总结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我们可以得出四条成功的基本经验:一是必须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规划是龙头,是城镇发展的引擎,是建设城镇的纲要。城镇建设有了科学的规划,等于成功了一半,盲目的规划,就会导致建了又拆、拆了又建,贻害无穷。同时必须坚持建管并重。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水平,二者不可偏废。二是必须坚持政府统筹,市场运作。政府在城镇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我们所讲的规划和计划,主要应该由政府负责。我们讲的管理,其主要职责也应该由政府承担,但城镇建设不能大包大揽,要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走市场化的路子,做到资金筹措多元化、资金利用效益化。三是必须坚持以城带乡,缓急有序。正安是农业大县,大农村的格局短期难以打破,因此必须坚持以县城和乡镇集镇为重点,用城镇的优先发展带动农村的发展,用县城的建设带动乡镇集镇建设。要分类指导,量力而行,非均衡推进,不搞“一刀切”,不搞“齐步走”。四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著名的美国城市规划思想家芒福德说过:“最好的城市经营是关心人和培养人”。城镇的规划设计和建设都必须本着在利益上关心人、在权利上尊重人、在功能上适应人、在发展上依靠人的理念,充分重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域文化特色以及自然环境空间的协调,坚持人的核心地位,以人为本。
这四条基本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饱含着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全县干部群众的艰辛和努力,我们必须要长期坚持并不断创新积累,可以说,今后我县城镇化建设能否取得新的成效,能否实现快速提升,就取决了我们对这四条经验坚持的力度和发展的态度。
二、牢牢把握实施提升城镇化战略目标的新要求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今天我们通过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我县提升城镇化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扩容提质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支撑,规划引领,路网突破,环境整治,文化聚涵,管理增效,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走有正安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工作目标是:围绕“提质扩容”的总目标,紧扣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的主题,力争到2020年,全县城镇人口达到30万(其中县城区18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5%;中心城区用地规模扩大到40平方公里;经济发展方式明显好转,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乡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基本配套完善,城乡差距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社会就业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力争实现撤县设市目标。要贯彻落实这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必须切实把握提升城镇化战略的若干新要求,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建设创新型城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这是市委三届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一个重要决定,是实现“三新一强”战略目标的主要内容,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所在。我县实施提升城镇化战略,必须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增强产业竞争为支撑,同时推进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要围绕传统优势、新兴产业和薄弱环节抓创新、创品牌、促发展。工业集聚区已开工建设的两个项目都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实施技术创新;以茶产业为重点的绿色产业发展必须在标准化、科技化上下功夫,使之具有市场竞争力。同时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二)以地域文化为特色,建设文明城市。地域文化是地方的文脉,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正安是尹珍故里,是黔北文化的发祥地,文化源远流长,历史积淀浓厚,我们一定要做好这张文化品牌,紧紧围绕全县“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的奋斗目标,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不断实施“县、乡镇、村”三级文化网络建设;切实加快以尹珍文化“三点一线”和“中国作家文化园”、“仡佬风情一条街”、“百里芙蓉花海”等为重点的人文景观的建设,同时做好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清理保护工作,使文化旅游初具规模,并成为渝黔旅游连线中的亮点,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品牌优势,把我县打造成充分体现尹珍文化的文明城市。
(三)以环境营造为核心,建设和谐城市。环境是多方面的,其内涵和外延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环境又是一个城镇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活力的有机统一,是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根据环境来配置资源,城市环境就像磁铁一样,好的环境能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获得较好的招商效果,这说明好的环境也是生产力。对此,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牢固树立环境意识,一是要继续解放思想,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二是要围绕发展要求,营造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三是要强化服务职能,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四是要加大投入,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五是要不断规范执法行为,营造公正文明的法制环境。六是要全面实施青山绿水工程,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这六大环境是和谐城市建设之必须,要用心打造,一步一个脚印。如生活环境中的脏乱差问题,政务环境中的吃拿卡要拖问题,市场环境中的假冒伪劣问题,人文环境中的僵化保守、生冷顶推问题,法制环境中的徇私枉法问题等等,都必须有过硬务实的措施加以解决和克服。
以上三个方面,是新形势下我县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它的提出有着其深刻的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创新型城市”是党的十七大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建设发展”这一时代命题的具体体现,是按照市委三届四次全会精神所作出的重大部署;文明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承载体,是一个城市之所以区别于其它地方的精神表现,其实质就是呼唤人的文明意识,努力实现人类的更高文明追求;和谐城市则是我们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和谐的城市自然就包含着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对此,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务必要深刻领会、认真把握,努力把这些全新要求落实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加快把正安建设成为一个勇于创新、富有文明、充满活力的城市。
三、牢固树立实施提升城镇化战略的新理念,扎实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新突破
我们回顾总结城镇建设的成绩和经验,是为了鼓舞士气;我们适应新形势提出城镇建设的新要求,是为了明确方向。现在讲树立新的理念,是为了在实施城镇化战略目标的实践中把握好质量和速度的统一,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树立新的理念,必先破除旧的意识,那种认为在新时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城镇化建设无所作为的消极畏难意识,认为提升城镇化就是多修快修房子、多增快增人口的非科学发展意识,认为城市建设越大、房屋修得越高、道路修得越宽就越好的贪大求洋意识,认为市民必须无条件为城镇建设让路甚至牺牲所有利益的“以物为本”的意识,等等,都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的发展,都是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的,必须坚决摒弃破除。
(一)树立“建设为要”的理念,推进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跨越。城镇规划是龙头,城镇建设是实施城镇规划的步骤和成果,城镇管理是确保城镇规划、城镇建设取得成果的措施和手段,也是城镇建设的继续和延伸。这三者是城镇建设工作的三个阶段,是一项既紧密相连又互为因果的不可分割的系统工程,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一是要高起点做好城镇规划,强化规划龙头作用。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主要依据和手段,也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城市规划应全面的从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规划的编制应从全局出发,高瞻远瞩,既考虑当前又规划长远,远近结合、由近及远,以最优的方案、最小的代价,一步一步地实现长远的设想。我们以往城镇建设工作中那种“白瓷砖、卷帘门、一张图纸管全城”、“一条道路过街心、外加一盏高杆灯”的简单做法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一个好的规划要体现出科学性、综合性、系统性和超前性,水电路要配套并优先发展,车站、停车场、学校、医院要综合考虑并重点实施;工业区、商贸区、科教区、居住区、办公区要合理布局、分步推进。我们必须按照这些要求,抓紧制定好县城总规、修建性详规和控制性详规,各乡镇集镇要在明后两年全面完成规划编制,同时启动新村规划工作。在这之中,还要注重对文化内涵与民俗风情的发掘,形成地方特色突出、现代气息浓厚的城镇风格;要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规划一旦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实施,必须严格执行,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法变更,以利于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化建设的科学引导和综合调控作用。
二是高标准建设城镇,突出建设的重要地位。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以实际发展需要和群众满意为出发点,一方面要按照《意见》中“三步走”的工作步骤,依托207和303省道和正在积极争取的黔北高速公路、渝黔快速铁路过境建设,构建城镇路网建设骨架,引领城镇建设加速发展;要进一步拓展新区建设,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全面形成城镇建设框架,真正使城镇“化”起来;要按照扩大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促进城镇发展、提升城镇形象的要求,加快交通、通信、能源、供排水、园林绿化、抗灾防灾等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商住小区。另一方面,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原则,重视与自然环境空间的协调,人行道、步行街、休闲广场、公共绿地、河滨花园、河道桥廊、街道路灯、环卫设施等既要考虑规范与秩序,更要考虑市民的方便与适用;各类管线管道等重要设施要充分考虑统一性和协作性,同一条街、同一条人行道上,统筹安排好下水道、通信管道和通电管道建设,规范城镇上空各类管线凌空飞架、纵横交错、密密麻麻的“天网”,扫除空中垃圾,提升城镇容貌,走集中建设、共同使用的模式,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要在要在乡镇和农村快速推广黔北民居建设,使之成为引领乡村建筑的特色文化使者。
三是高水平管理城镇,强化管理的法制化。法律法规是管理的依据,城镇管理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城镇管理规章,增强市民法治意识,提高执法管理水平和群众参与管理的能力,努力实现城镇管理由突击性管理向经常性管理、由制约性管理向服务性管理、由经验性管理向制度性管理的根本转变,促进城镇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依我县目前的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质而言,必须把教育引导与严管重罚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人文关怀,又体现法规尊严。同时,要加大对现行城镇管理运行机制的改革力度,加快实现多头执法为综合执法;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将城镇管理工作置于法律、人民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之下,促使城镇管理部门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权力,管理好城镇。
总之,只有尊重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规律,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坚持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城镇才能成为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良好生存空间,才能使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健康、快速的前进。
(二)树立“绿色为美”的理念,推进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跨越。树立绿色为城市之美的理念,是广大市民的强烈愿望,也是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必然选择。没有绿色的城市,只是一座钢筋混凝土浇铸的灰色坟墓,置身其中的人一定没有“光合作用”的保护,是一座毫无生命可言的“死城”。《意见》中我们提出了打造山水园林风光城市,就是要实现“城在山水间、路在林荫下、人在园林中”的美景,让城周青山绿水、城中绿树成荫,男女老少悠然自得、闲庭信步的生活环境变成未来城镇建设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使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是,保护环境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比如,县城内的西门河依然河水污浊、肮脏恶臭,一些地方的排污系统不能畅通,脏水横流,一些乡镇垃圾成堆,臭气熏天。这些现象,显得与我们的城镇建设极不相适应,我们要充分认识形势的严峻性,切实增强紧迫感,下最大的决心,花最大的力气,采取最硬的措施,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友好。县城要继续抓好城郊绿化工作,进一步扩大范围,提高质量,巩固成果,增加城区绿化覆盖率;要以沙阡电站建设为载体,实施好城区山水园林工程,构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乡镇要搞好城镇规划、建设和生态建设的紧密结合,一方面要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害,依山而建,恋土而长,做到山体不受破坏,植被不被蚕食,水景不受伤害;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态,增强人造自然的能力。除了自然生态美之外,城市之美还应体现在特色和秩序上。城市不大,道路很宽、高楼林立不一定美;千房一面,白瓷砖、火柴盒、棺木状,无特色,只有丑的,没有美可言;随心所欲,见缝插针,甚至乱拆乱建,既违规,又违法;空气污浊,噪声成灾,人乱行、车乱停、痰乱吐、广告乱贴,管理秩序混乱,谈何美丽风景。
(三)树立“产业为柱”的理念,推进城镇经济建设的新跨越。我们讲提升城镇化,搞城镇建设,不是简单的修几条道路、建几幢高楼就可以解决问题;增加城镇人口、提高城镇化率,更不是靠什么行政强制手段把农民赶进城、把外商骗进城、把土地圈进城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使城镇居民住得下、稳得住、活得好,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要抓好产业建设,扩大劳动就业,确保城镇居民有收入,能够与城镇建设同步发展。因此,树立产业为城市之柱的理念,壮大产业,增强实力,是我们提升城镇化战略取得成功的核心所在。在《意见》中,我们明确提出了“集聚产业,壮大实力”,就是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和集聚工业区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加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现一、三、二向三、二、一产业发展格局的转变。去年我们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6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为51.5:11.7:36.8 ,从数据上和现实的工作实际看,三产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就拿旅游业来说,由于多种因素,我们仍然处在资源闲置、等待开发的状况。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正确把握服务业门类广、领域宽、劳动密集度高、就业弹性大的特点和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优势,在发展服务业上下功夫,真正把服务业搞上去;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领导,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领域,努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为非公制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畅通障碍。要着重指出的是,工业集聚区建设是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结合点,是实现集约发展的有效途径,要采取园区招商、项目招商、产业招商等方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做到边建设、边招商,力求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投产一片、见效一片,增强其集聚能力。
(四)树立“文化为魂”的理念,推进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跨越。对一个城镇来说,只要文化浓郁、深厚,即使经济总量不那么大,现代化摩天大楼不那么多,也能成为魅力独特、令人向往的城镇。提升城镇化,要把尹珍文化作为地域特色文化,把文化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主流意识,倡导伦理和行为,提倡良心、正义和义务,把文化具体渗透到城镇建筑、市民行为、社会风气、城镇精神等方方面面。第一,要突出城镇建筑的文化个性。建筑文化是什么?固然少不了街景的美观协调,建筑的艺术特色,但同时也要包括街名、楼名等所体现的文化韵味。街道修得好、楼房盖得好,但名称既不与之相宜又不雅致,就必然不和谐,没文化。城镇是一个系统,而文化就是其生命,如果城镇没有文化,高楼大厦再多,也只是一堆钢筋水泥。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过一句话,“我们的城镇有很多房子,但没有一栋建筑。”说的就是城镇建筑没有文化内涵。在城镇建筑设计中,要着力保护好历史文化,让城镇的空间布局延续历史、尊重个性、突出特色,避免形式单一、空间沉闷、缺乏生气、韵律单调和缺少美感的现象,做到随坡就势、有分有合、有收有放、动静结合、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方圆有序,使城镇通过视觉系统体现文化个性,避免“千城一面”,突出尹珍文化、黔北民居和民族特色等风格,提升城镇建筑形象。第二,要规范市民行为。以 “整脏治乱”、“四在农家”和“四民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弘扬“五讲四美”传统美德,规范广大市民的言行举止,提升城镇人的形象。第三,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按照“公平正义”的总要求,加强人文环境、法治环境建设,构建“政通人和,和谐友好”的环境友好型社会。第四,要培育独特的城镇精神。城镇精神是城镇的灵魂,决定着城镇的理念、城镇的思维和城镇的发展,就好比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精神,就失去了支柱,失去了力量,只是一具行尸走肉、空壳之躯。我们的城镇精神应该体现自主创新、开放竞争、文明和谐等时代要求,使之能激发起全县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增强对正安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
(五)树立“市民为本”的理念,推进城镇社会建设的新跨越。李瑞环同志说过:“人民城市人民建、为民之举靠人民。” 就是讲:第一,提升城镇化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造福于民,提高城乡居民的幸福感。第二,提升城镇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依靠全体人民自觉与自动的过程,光靠党委、政府在那里吆喝肯定不行,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第三,提升城镇化的成果应该由全体人民共享,如果广大老百姓没有得到什么好处,生活质量上不去,那就谈不上提升城镇化。这说明了两方面的道理,一方面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这是惠民的好事;另一方面建设城镇的主体力量是人民,我们必须依靠人民。也就是说,城镇建设和群众出力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循环,建好了是良性循环,建坏了是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市民为城市之本的理念,在提升城镇化的过程中始终贯穿民生这条主线。在措施上,要强化以“六有”民生行动为载体的和谐社会建设,解决好教育、劳动保障、医疗、养老保障、住房、安全保障等社会问题,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居有所安。要以社区、街道甚至是楼院为单位,逐步完善物业管理,政府尤其要在医务室、警务室、文化室、健身房等公益便民设施上加大投入,加快完善。要完善全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制定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资金实施办法、住房建设和租赁的税费支持政策、金融支持意见等,确保按规定完成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使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这些都要一桩一桩地落实、一件一件地办好,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在对象上,要格外关注弱势群体,承担起社会保障的公共服务职能,把最困难的人安排好,以求稳定人心、稳定社会。在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整个社会面还有没有被遗忘的角落。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的疾苦要感同身受,多搞些“雪中送炭”,少搞些“锦上添花”,在全县上下弘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在态度上,要千方百计、尽心竭力。要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把老百姓的“难事”当成党委、政府的“要事”,把老百姓的“关注点”作为党委、政府的“着力点”,把老百姓的所急所盼作为党委、政府的“所干所办”。在效果上,要特别注重老百姓的感受,多听老百姓的评价。比如,我们评价卫生部门的工作,不仅要看你盖了多少医院,增设多少病床,增加多少医生,更要看老百姓感觉看病贵不贵、难不难。比如,我们评价公安部门的工作,不仅要看你破了多少案,破案率比去年上升了多少,更要看老百姓的安全感提升了没有,看女同志出门担不担心项链、耳环、手袋被抢,等等。我相信,如果在城镇建设中坚持了“民为县本”,也就一定会实现“本固县宁”。
四、建立完善提升城镇化战略的新机制,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面对正安未来城镇化建设的艰巨任务,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利形势;另一方面,又要充分正视制约城镇化发展的不利因素,努力在实践中趋利避害,乘势而上。从有利的方面看,一是全国的大局环境有利。它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政策措施的推动,西部大开发项目的带动,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及相关政策的支持,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等等。二是我县的小环境有利。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正安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实力纵向比得到很大增强,具有了较好的物质技术基础,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机制已经初步形成。从不利的方面讲,主要是我们基础条件的制约。我县是一个地处内陆山区的农业大县,农村人口比例过大,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不高,县域工业弱小,多数乡镇集镇的产业特征不明显,缺乏内在动力和外部机制;城镇化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思想上、举措上、行动上以及体制、机制等各个方面认真加以解决。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县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领导,把这项工作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形成党委统揽、政府组织、人大监督、政协支持的全面参与和关注的良好局面。要按照县里的统一要求,建立健全实施城镇化战略的领导机构、协调机构和办事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各级领导同志特别是分管的同志要加强推进城镇化的调查研究,认真抓好重要规划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切实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宣传部门要加大对提升城镇化战略的宣传力度,及时报到好的经验和做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部门要组织好领导干部城镇化工作的专题培训,增强城市规划意识,提高城镇建设管理的理论水平。各乡镇党委、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既要围绕县委的决策放手干,又要在规划管理上把好关,促进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创新投入机制。城镇建设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仅靠财政投入、靠银行贷款不行,必须要创新手段,实现投融资渠道和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一要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要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对城镇资产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实现城市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二要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城建投入效益。要把可以投入市场营运的城镇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垃圾场、水厂、公交营运线路等的使用权和经营权,逐步推向市场,把实物形态转化成价值形态。要注重城市无形资产的经营,对户外广告标牌经营权及公路、桥梁、雕塑冠名权,甚至体育文化场馆座位的优先使用权等,都可以通过转让、拍卖、租赁等形式,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三要深化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城镇资产。城镇建设除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外,更需要吸引外资和民资进入。经营城市要以企业运作为主,政府要从具体的经营项目中退出来,为企业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对基础设施进行资产评估,集中有效资产加快组建城建资产经营公司,向社会融资搞建设,变政府负债为企业经营。公司受政府委托,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资本运营,将所有可以拿出来发展的经营资本归集起来,代表政府行使经营、管理的权力,同时相应承担盈亏责任和市场竞争风险。对事关全县经济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可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股投资建设。对一般竞争领域的项目要坚决放开,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原则和“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所用”的思路,采取合资、股份等多种形式筹集建设资金,运用市场机制激活民间资本,变一方投资为多方聚资,变政府包建为社会共建,解决好城市建设投资的“瓶颈”。
(三)推进土地制度创新。要按照有利于城镇发展和农民向城镇转移的原则,完善土地管理制度,高度垄断城区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房地产二、三级市场,既要加强土地管理,又要保证必需的城镇建设用地,实现城市土地资产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要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有效办法,大力实施“迁村腾地”工程,用足用好土地开发政策。
(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依法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实施人口迁移政策,从准入、安居、兴业、服务、管理等环节给予优惠。鼓励和支持针对进城农民安置、培训、就业和发展所采取的各种改革和尝试。根据城乡的总体规划和环境容量,对在城镇购买成套住宅、有稳定生活来源的人员,可按本人意愿办理城镇常住户口,所在社区要无条件接收。对进城落户农民,在就业、住房、子女入学、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一视同仁。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提升城镇化战略,任务艰巨,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队伍。组织、人事等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培训充实城镇规划队伍,切实减轻规划成本,提高规划质量;充实城镇建设专业队伍力量,提高素质和能力,提升建设水平。同时,县政府要组建城镇管理综合执法队伍,由建设、城管、国土、环保、交通、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切实规范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秩序,为实施提升城镇化战略保驾护航。
(六)内外加压,落实责任。提升城镇化的目标和任务确定以后,必须要建立严密、严格的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把责任落实到人,让每个人都负起责任。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任其职就要履其责。我相信我们是能够自觉承担起在提升城镇化进程中应尽的责任的。但这里也要强调一下,近来年多次指出的部门不作为、乱作为、以罚代法、放任不管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认真整改,工作不主动、不顾大局的现象仍然存在,这样的态度和作风,严重影响了地方的正常发展,决不允许继续下去。要认真执行项目负责的工作机制,将重大工作任务落实到领导头上,受县委、政府的委托,充分行使县委、政府的权力,全权协调和处理与此任务相关的一切事项,虽然有的部门不归你分管,但在这项工作上你有节制它的权力、调动它的权力,这有利于整合各方面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县委、县政府将从严问责。
同志们,纵向比,我县城镇化建设的成绩有目共睹,我们要为之喝彩,为之鼓掌,但是,横向比,全县城镇化建设不容乐观,这是客观事实。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要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希望全县各级各部门、全体党员干部以本次全会为一个新的契机、新的起点,倍加努力、倍加勤奋,为正安的城镇化建设,为全县老百姓的美好生活而尽心竭力、快马加鞭!
最后,国庆节即将到来,预祝大家节日快乐,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 06-18· 我想念很多人。
- 06-18·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
- 06-15· 中联重科2009年年度财务报
- 06-15· 中联重科 下一个目标收购
- 06-15· 酒具【转】 央视广告的气
- 06-15· 4月23日机构报告
- 06-15· 康明斯PT泵配套发动机一览
- 06-15· 中联重科为何青睐央视广
- 06-15· 双层卷焊管设备我是江苏
- 06-13· 远东俄军色厉内荏日本最
- 06-13· 转李辉博士文:走向远东的
- 06-13· “酶法多肽学说” 荆楚网
- 06-13· 蒋锡培:远东未来市值肯定
- 06-13· 审判日本
- 06-13· 1946年5月3日-1948年11月12日
- 06-12· 机械行业
- 06-12· 机械行业:中国机械装备
- 06-11· 2011年中考物理专项练习
- 06-10· 地面施工损害赔偿纠纷 代
- 06-10· 永立蓝海潮头共享辉煌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