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业机械 > 化工设备 > [转载]一本介绍中国早期藏书票的新书

[转载]一本介绍中国早期藏书票的新书

luyued 发布于 2011-05-23 15:19   浏览 N 次  
原文地址:一本介绍中国早期藏书票的新书作者:倪建明工作室

藏书票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和实证,近代中国从闭关自守到逐渐认知和走向世界,中西交流是重要的一步。在近几年风风火火的书刊拍卖市场上,只要肯出大价钱,即使唐人写经、宋刊元椠也能到手,但却难觅中国题材老藏书票的踪影,可以想见收藏它的难度了。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藏书票收藏还属冷门,没有受到藏家的重视,《方寸书香(早期中国题材藏书票)》展出了龚晏邦积年收集到的早期中国题材藏书票近百张,介绍的很多藏书票就未见有人提及过。



《方寸

香―早期中国材藏票》序

是舶来品,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大约20世纪初传入我国,它的还要长300年,功能与我们的藏书印章相似,贴在书上用来标明藏书的所有者。中国早期的藏书票是由来华的外国传教士、学者、外交官、商人及在华教会机构等首先使用的,它们大多贴在西文书上。

我把外国人来华后所使用的藏书票也归到中国早期藏书票里,因为书票主人大多是在中国生活多年的中国通,有些人甚至还对近代中国产生了一定影响,他们的藏书票也多具有中国文化的元素(文字及图案等),这一可看成藏书票传入中国的过渡阶段。藏书票的年代也用书票主人的生卒、经历及书籍的出版时间等相关信息来大致推算。

笔者藏书多年,收集藏书票只是爱屋及乌的一项副产品。深知好书不易得,贴有精致藏书票的好书更难求。藏书尚有迹可寻,有各种各样的工具书可资利用,即使没有见过的书也可以通过阅读书目、书话,看一看书影解馋,了解个大概。而当 前,早期中国题材藏书票方面的资料十分缺乏,收集藏书票只能靠运气,淘书时能淘到藏书票是个意外之喜。当 前,连国家图书馆可能都未必清 晰到底库存有多少种藏书票,想要借阅带藏书票的书恐怕也难以得到满 意,一般的小型图书馆可能就根本不知藏书票为何物了。

还有些藏书多年的书友甚至分不清版权票(在书籍版权页上,有的贴一枚钤作者和发行者印章的“小画片”。其边缘打孔,见长见方,酷似邮票和印花税票,一般称版权票,也有人称著作权印花)和藏书票的区别。据说,大英博物藏有25万款藏书票。

上海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都曾做过馆藏藏书票的摸底工作,发现了一批珍稀的早期中国藏书票,国家图书馆也举办过馆藏藏书票的,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藏书票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和实证,近代中国从闭关自守到逐渐认知和走向世界,中西交流是重要的一步。在近几年风风火火的书刊市场上,只要肯出大价钱,即使唐人写经、宋刊元椠也能到手,却难觅中国题材老藏书票的踪影,可以想见收藏它的难度了。

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藏书票收藏还属冷门,没有受到藏家的重视,本书介绍的很多藏书票就未见有人提及过。笔者还藏有一些查不到票主信息的早期藏书票,只能提供票影给书友们,留待以后查证了。现在海 内已经很少有图书馆和个人在真正使用藏书票了。

2008年,第32届藏书票双年展在北京举办。从展会上的情况看,随着藏书票的升温,近 期几年接连推出了一些为各种而制作的商业藏书票,它们对藏书票的普及和发展功不可没。藏书票也同邮票一样,逐渐失去了实用功能,沦为收藏品。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脱离了书籍的藏书票是没有生命力的,即使它制作得再精美。那些特意为收藏而制作的藏书票和它的载体图书徐 徐脱离了关系,也就失去了藏书票原本的用途和意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不赞同将藏书票从书上取下来单独收藏的做法,因为书上还保留了大量书票主人的信息,比如印章、签名、批注、题跋等前人遗泽,对我们研究和鉴赏藏书票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有些还是珍本书,就更不能采取这种破坏性的收藏方法。

一本书可以没有藏书票,一张藏书票却不该没有书的庇护。这一点与集邮中的“实寄封”相似,“实寄封”携载着更多的邮史信息,它的远高于一枚普通邮票。一册珍奇的善本书,配上名家设计的名人书票,留有前人的手泽,历经久远的岁月的流逝,逃过种种的灾 难,在前人的传递和庇佑下来到我们的面前,这就是我梦想中的佳品。

早期中国题材藏书票现在真正成了千金难求的“纸上宝石”了,当前这个领域基本上还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正等待着它的收藏者和研究者来发掘。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