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业机械 > 纺织机械 > 硖石小镇

硖石小镇

luyued 发布于 2011-05-31 06:40   浏览 N 次  
海宁,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妈妈就是海宁人。看钱江潮,逛皮革城,也是稀松平常之事。于是,半月前和老公孩子又一次去了海宁。

才个把小时的车程,我们就到了皮革城,大包小包的买了许多,也不管是否真需要,反正估摸着比商场便宜就狠狠下手了。(其实,回家就后悔了,东东买来用场不大,还占地方,真是图添烦恼。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虽然也算是半个海宁人,可是我拢共也没去过几次市府所在地的硖石镇。小时候没印象,大了有几次也是匆匆路过,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那年临近期末,快高中毕业的表弟让帮忙去卷铺盖。

这次逛完了皮革城,不知是心血来潮,还是无聊太久,突然(ˇ?ˇ) 想~去那个小镇看看。

来到老街,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看着陌生的行人,却没来由的觉得亲近。走进一家小店铺,里面全是手工织的床单被褥。色织的格子纹像奶奶额前的皱纹,老古董般的陈列眼前。轻轻触摸,略显粗糙的触感却让人感到温暖。买了一套,送给我亲爱的妈咪,怀旧的她一定会喜欢的。

我喜欢老街,没有富丽的橱窗,没有精心打扮的店员,买东西亦或卖东西的就像是街坊邻里。冲着自己会上海话不像上海话,海宁话不像海宁话的说上那么几句,我走进一家杂货铺,一边把玩着摊上的物品,一边和里面听着戏文的大爷攀谈起来。恶煞饼、猪毛刷子、手电筒、针线包、纸扇、老头衫……仿佛电影倒带般回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真是有趣的紧,我还逼着老公买了双布鞋。

兜兜转转来到了干河街。我很喜欢研究这些地名路名的,因为这个世界在改变,但是有些老底子的东西总会承传下来,比如名字。名字,就像是被遗传的基因链,多多少少总会有着过去的影子。景星观路、将军殿弄、道古寺路、马市街、油车弄……这些家乡熟悉的地名里哪个不是藏着一长串的故事呢?干河,是否就是刚刚经过那条?干河街,是否也是因河得名?又或者那河不叫“干河”,而是干渠而已?我是个爱瞎想的主,随便一个地名都能浮想联翩。“妈妈,你看!徐志摩的故居!”遥遥的一声惊叹拉回了我的思绪。徐志摩,那个“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浪漫诗人。原来,你曾在这里!

欧式风格,黄色方砖砌就的外墙,典型的花园洋房。据说,徐志摩出生在硖石,也是在这里度过童年、少年时期,但是当年他生活的老宅早已遭破坏,这里不过是他和陆小曼结婚后短暂停留的新居。所以,要在这里寻找诗人的影子,显得有点牵强附会,要不是有心人用那些旧照片、旧家什充场面,还真是要为“故居”二字汗颜呢。

来了就看看吧。于是,我们仨在梧桐花香的指引下走进了大宅……

华丽的地砖,清冷的庭院,陡峭的木梯,打字机、留声机、给小曼的情书……无一不述说着这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

“老公,为什么他这么花心呢?”我问道。身为女人,总是反感男人朝三暮四,即便他是大诗人,且已是作古之人。

“诗人嘛,就是因为感情丰富才写得出那样的文字。”老公回答。

对于这样的回答我不置可否,幽怨地白了一眼身边人。 唉!难道花心等同于浪漫?这世上的女子是爱有才又多情的多呢,还是爱平庸却执着的多呢?

拉着老公来到一口井边,这口名曰“爱之清泉”的井曾经让诗人的情思泛滥,写了很多浪漫的情书给陆小曼,当然,那些念起来冒酸泡的诗句留给那些小年轻来念吧,我们这年龄念起来感觉磕牙,呵呵!这井,还让我想起了《梁山泊与祝英台》里的一个桥段:

祝英台:眼前还有一口井,不知道井水有多深?
梁山伯:井水深浅不关紧,你我赶路最要紧。
祝英台:你看这井底两个影,一男一女笑盈盈。

……

挽着我那呆头鹅老公的手,立在井边,冲遥遥喊:“儿子,给你老爸老妈照一个。”……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