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百年,文化复兴——中华儿女,请穿回真正的国服“汉服”
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善忘的民族,所以,端午节才会被韩国人抢夺申遗。当今的国际上更是流行这样一句话:“要看大唐文明去日本,要看大明文化去韩国,要看倭寇就去中国。”泱泱大国千年积淀的文化和礼仪现在在本土早已遗失殆尽,却在他国繁衍生息。而现在的中国人却以那些和服,韩服为美,推崇倍至!却不知道,和服与韩服都只是汉服的一个分支,它的根源,不在别处,正在我们中国!
下面三张图片分别是韩服、和服以及中华汉服,仔细对比一下吧!是否有很多相似之处?
旗袍,伪唐装不能代表中国“国服”!“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古老的华夏文明孕育了同样古老的汉服,她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璀璨的明珠,以其高超的美学工艺屹立于世界服饰艺术之巅;她是汉民族一脉相承的传统服饰,将中华文明的精神理念谱入古国生活点滴之间。
可惜的是,一六四四年天朝陨落,满清入关,鞑靼胡虏无情地摧残了古老的汉文明。于是,剔发易服,汉人失去了自己的民族服;于是,“清风一扫汉家装”五千年华夏文明所创造的辉煌的服饰艺术在她的故乡失去了踪迹,反而在日本韩国继续生根繁衍。于是,今天华夏族的后裔只知道韩服而不知道她来源与祖先的汉服;只知道韩礼而不知道她来源与祖先的汉礼。
看着电视上令人窒息的辫子戏,看着仪式上铺天盖地的旗袍马褂,看着《汉武大帝》里飘逸美丽的汉式女装竟被说成是哈日,我真为汉人感到悲哀!让汉服回来吧,让祖先的传统文化回来吧!让我们还原泱泱中华,巍巍神州的磅礴雍容,壮丽文明!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的都荡漾着浓烈的讽刺意味!汉族,这个又被称华夏民族或中华民族的古老民族,它名字“华”便是来自她美丽的肌肤——服饰。“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2003年10月,中国姑娘王珊身着中国唐式服装参加获 国际小姐选美,并获得最佳民族服饰奖的殊荣。然而,时至今日,就是创造这个服饰的民族,却成了世界上唯一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民族。
“世界上有很多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民族却不多。中国56 个民族中,藏族、蒙族、维族等均有自己的民族服装,唯独汉族却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19**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10元券,俗称“大团结”,票面上的各民族穿着各自的民族服装,汉族却穿着中山装。1987年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描绘了中国人口总数在百万人以上的各民族的图案,其它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装,唯独10 元券上面的汉族和1角券上面的满族,却穿着同样的服装……”
“今天的中国人,大多数都认为自己是汉族,可是他们毕生都没见过自己的民族服装。甚至,在许多国人的心目中,汉族从来就没有民族服装,穿民族服装是少数民族的特色。”
没有民族服装,使汉族人在很多场合陷入尴尬的境地。2004年的56民族金花联欢活动中,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都身着各自的民族服装,而汉族金花却身着西式黑色晚礼服。其实,汉族并非原本就没有自己的民族服饰。从上古时代开始,自成一系的汉族服饰,就伴随着华夏人民的生活点滴,构成华夏民族延续上千年的独特风景线,成为古典中国文明的重要象征。在创世传说中,她赞颂着先祖炎黄的丰功伟绩,在历史长河中,她记录着华夏民族的演化轨迹。礼仪之邦的教化使她深邃,文明古国的工艺使她华美,天汉的雄威使他庄严,盛唐的光环使她绚丽,她丰富,她悠远,她高洁,她远播四海。然而,就在她绽放比耀眼的光芒的时候,却突然从神州大地上消失了,仅留下一片废墟瓦砾,长伴残阳如血。
那么我们的汉服是怎么消失的?
1644年,这是中国历史上“天崩地裂”的一年.李自成征剿吴三桂,3月21日,双方激战山海关,22日晨,吴三桂情势危急,带随从冲出重围,至关外向驻扎在关外觊觎已久的多尔滚部剃发称臣,归降满洲军,双方合兵。26日,李自成败退回北京,旋即西撤,清军入关,"定鼎燕京"。
伴随着满洲入关而来就是"剃发易服令"。此前,辽东汉民早已深受剃头之荼。早在满洲建国时期,满洲统治者就强令投降的汉人效法满洲人的发式,把剃发作为归顺的标志。但是这一政策遭到汉族人民的强烈反对,在朝汉族官员遵令剃发的为数寥寥,不少官员观望不出,甚至护发南逃,畿辅地区的百姓也常揭竿而起。多尔滚见满洲贵族的统治还不稳固,自知操之过急,被迫宣布收回成命。然而,这一政策并未就此完结。当满洲统治者认为天下大定之时,立刻以民族征服者的姿态,悍然下令全国男性官民一律剃发。
剃发令在清初各地引起的震动极为重大,它激起了汉族各阶层人士的反对,反抗以至于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几乎遍及全国,导致了长期的政局不稳,以至生灵涂炭。 时人陈确记:“去秋新令:不剃发者以违制论斩。令发后,吏诇不剃发者至军门,朝至朝斩,夕至夕斩。”许多地方的抗清斗争不是始于清廷接管之时,而起于剃发令颁布之日。江阴人民壮烈的据城抗清就是在清朝委派的知县宣布剃发之后,相率“拜且哭曰:头可断,发不可剃”的情况下爆发的。
当时的西方传教士对此颇感不解。他们疑问为什么“为保守头颅柔顺如羊之汉人,今则因保守其发而奋起如虎”?汉族人民先“保守头颅”是不愿为保卫昏庸的腐败明庭上阵拼杀。后“奋起如虎”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民族尊严。汉族的发式衣冠是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象征。满清要把汉族人民的民族尊严和民族感情踩在脚下,这就遭到了汉族人民坚决的浴血反抗。
相应的,为了保证推行剃法令能够执行到底,满洲统治者对起义反抗的义军进行武力镇压,这种镇压,还伴随着抢掠和血腥屠戮,以及杀人立威。
清廷颁行“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注意:“留发不留头”不是百姓的口头阐,而是满清的正式颁布的命令)、“剃发易服,不随本朝制度剃发易衣冠者杀无赦”、“所过州县地方,有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即与爵禄,世守富贵。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以多尔滚为代表满洲贵族发布的“屠城令”后,有蓄发者立执而剃之,不服则斩,悬其头于剃头挑子所缚高竿之上示众。
在这近两代人的时间内,满洲统治者不仅对反抗者进行血腥屠杀,而且,对已经顺降者也实施严格的管控,只要对剃发令的稍有懈怠,便立刻人头落地,甚至累及他人。这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极端残暴的民族压迫政策,使外国人也无比震惊:“至今为止,用如此残忍的手段迫使一个民族放弃自己的风俗习惯,世界上还没有类似的例子。”
除日本的和服,朝鲜、越南的民族服饰也受到汉服的影响,朝鲜、越南立国上千年来,在文化上,一直把中国当成效法的模式,文化、典籍、服饰、发式都和中国相似。(朝鲜、越南上千年来,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其中,越南古称交趾,或交洲,自秦至五代,一直是中国的直属郡县,公元939年,吴权建立吴朝,成为独立的封建王朝。)在服饰上,尤其是宫廷礼服,国王、大臣的朝服,几乎就是中国汉族王朝宫廷礼服,皇帝、大臣朝服的翻版,不过造型显得小气而已,因为朝鲜、越南是中国的藩属国,在衣冠服制的使用上,有一定礼数,不能超过宗主国。以汉式帝王的正式礼服——冕旒兖服为例,明代皇帝的冕旒是十二旒的,朝鲜、越南是六旒的。朝鲜的民族服饰至今还在延续,越南的民族服饰持续到法国殖民者入侵之前,今尚有存留。清王朝统治中国之后,日本、朝鲜、越南与中国的文化联系逐渐减少,心理隔阂逐步增加。尤其是朝鲜人,表面上,迫于清廷的兵威,按期前来朝贡;实际上,对清廷充满怨气,背地里把清廷称为“虏朝”,把满清皇帝称为“胡皇”,并坚持使用明王朝的崇祯纪年,一直延续到崇祯374年。朝鲜人认为,清王朝统治中国,“华夏已亡”,所以自己以“小中华”自居。
最可笑的,是中国人自己,上千年汉唐衣冠丧失殆尽,穿个满人的马褂,却叫“唐装”。至于“旗装”,可以望文生义,也就是旗人妇女的袍服,虽然今天的“旗装”和清代满族女子的旗装比较起来略有变化,但仍然保持其基本特点:立领、紧身、衣袖窄小,用衣扣。真正见到汉人发明、创造的宽衣大袖是却称为“和服”,而和汉人的传统服装没有血缘联系的马褂、旗装,反登堂入室,鸠占鹊巢,成为中国的“国服”,甚至也获得了洋人的认同。面对这种历史的捉弄,实在令人苦涩不堪!
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我们的华夏文明不能再遗失了!泱泱中华的优秀传统和摧残文化已经到了需要重整山河的地步----而第一炮,就是我们的"汉服"复兴!
“汉服复兴”运动首先便是在大学生中抗起了第一面大旗!
有不少人针对汉服的复兴提出了质疑甚至是驳斥.比较集中的理由是:当今国际和国内都已认同"旗袍"和伪"唐装"是中国的国服.复兴汉服只是一种复古,且会挑起民族矛盾!但事实上----千百年来中国一直是以“汉文化”为主体文化的。当今中国的现状则更是如此!
我们说的是“汉语”,我们写的是“汉字”,中文系的全称也是“汉语言文学”。这不止在国内,在国际上,更是已经确立的概念。人家老外学中文学的也是“汉语”而不是粤语或苗语。“汉文化”是“中国”的正统和主流文化,早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中国的56个民族,除了汉族,55个都被称为是“少数民族”,这些民族一直都在接触汉文化,而现在则必须学习汉文化——这是作为一个当今的"中国公民"的身份之确立和认同。那么“汉服”自然有资格作为“中国人”的“国服”获得国人和国际上的认同!而将现在推行的“旗袍”和“伪唐装”作为中国“国服”是令汉族人和55个少数民族同胞都不能接受的事情!
大部分接受过调查的少数民族朋友都不认同旗袍和伪唐装作为国服——那样他们代表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满族人。可,真正的满族同胞也不认同旗袍和伪唐装是本民族的服装。所以,将“旗袍”和“伪唐装”作为中国“国服”根本就是不合理的! 而这些接受调查的少数民族同胞,普遍接受将“汉服”作为中国国服!
须知:“汉服”并不是汉代服装----它囊括了汉,唐,宋,明四个朝代的服饰概念,是以千百年来的汉人主流服饰为中心的! 而如果说"汉服"的概念就会挑起民族矛盾,那"汉语","汉字"这两个概念岂不是更容易挑起民族矛盾?!语言和文字是比服装更倾入人们生活的力量!不是吗?
所以,请复兴我们的汉服吧!
看到男人穿呢格裙,就连想到苏格兰,还连带想到风笛。
亚洲邻近国家中,印度女人的莎丽、马来人的峇迪、越南女子的长袍、尼泊尔和藏族男性的宽袍、菲律宾的巴丽,不只是他们的传统服装,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都还大量穿著使用。 而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穿,但是在节庆、婚礼时,则是被当作正式的礼服。而我们呢,在这些时候却不是穿的属于自己民族的服装——汉服!
在所有的华人社会,你看过什麼庆典,什麼喜宴,大家是穿著长袍和旗袍参加的?对一个号称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居然没有一件可以作为代表的衣服,这不是很奇怪吗?而对一个正在努力寻求认同的中华文化,如果也没有一件可以作为代表的衣服,不也是很遗憾的事情?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我们一直挂在嘴边的所谓文化,是不是有很大部份已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脱离,成为文字上所记载的死文化,而不再是生活中具有生命的活文化?
说的更直接一点,就是我们其实并不注重传统文化,所以才会让它和我们的生活分离。
这种不重视传统文化的现象不只是在衣著上,其他很多方面也是如此。
日本的传统技艺代代有传人,而且传统艺人颇受社会尊敬,政府也有许多奖励措施保存传统技艺,让这些人成为活的国宝,活的文化财富。而且很重要的是,一般民众基於对传统技艺的尊敬与怀念,也会花钱去买这些已经不合实用的传统艺品,让传统艺人可以仰赖其技艺维生。
可是我们社会上所充斥的功利主义,使得不实用的传统艺品乏人问津,传统艺人在没有市场也没有政府鼓励之下,根本无法维持生计,传统技艺也只能逐渐消失。
在欧洲,居民们可以达成共识,政府也有魄力让整条街廓都保留几世纪前的原貌,而人们依旧在这些已成为古迹的建筑中生活,似毫没有感到不方便,甚至还争相购置。
反观我们,不只不大会有人想在古迹中生活,而且我们还经常只为了短线的经济利益,就毫不留情的将古建筑拆除。要盖世界最高的建筑,也没什麼了不起的,只要有钱就办得到,台北不就在数年内完成了世界最高的一○一大楼。可是大家可曾想过,如果要盖一栋四百年的古迹,却是无法用钱解决的,因为盖好後,你还要再等四百年。这就是时间的价值。
日常生活的种种,必须经过时间的淬炼,被证明优秀的才能升华成为传统文化。也许,传统文化不一定会带当我们太多经济上的利益,但是它所带来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耀感,是无法以金钱衡量的。真的希望有那麼一天,我们也会有一套大家认同的传统服装,大家会穿著它参加喜宴、参加庆典、参加我们的生活。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