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诗的评改的从头说起
乐 学 注
在评改一首诗之前,得谈谈诗的创作,应先讲求其入门法则。初学作诗时,在注意围绕主题的前提下,首要突破五关。所谓五关,即字、词、句、典以及成诗的整体结构。从用字遣词来说,先要把在诗中所用的字和词的涵义,辨识清楚,用得恰当,不得似是而非或无可无不可的随意拼凑,甚而出自杜撰。字词之间或词与词间,要互相衔接,配搭适当,尽量避免意重或拖沓。有时在一句或全诗中,因一字一词用得得当,则可使全诗或一句的意境加深,并能使全篇生动活泼起来。创作诗词中,也常常用典,唐人叫做用事,是在比兴兼融中的主要创作手法之一,是为使诗的意境更加深入。典要用得自然恰当,不见牵强,否则就会显得胶柱鼓瑟笨滞不堪。故诗的用典,不仅要求引物连类,因事感发,和谐自然,最好还要达到用典而不见典为佳。诗的造句,不可词语生硬,或文理不当,要做到避俗避生避熟,显现出自然流畅意味深长的诗的语言。关于诗的整体结构,是重要的最后一关。句与句间,以及上下前后要相互联系、相互呼应,以达到起承转合结构紧严的要求,这是成诗的要紧处。 对于诗或词的评改,首先就是要基于这五关的通达与否来进行处理。
现就以下两首律诗的评改为例:
(一)原 诗:
六 十 初 度(七律)
韶光荏苒东流去,一世蹉跎万事空。
苦索黉经嗟计短,勤研政体叹途穷。
黄梁枉有千秋业,驽马终无十驾功。
暮岁操觚寻乐趣,为霞且映满天红。
依次先从诗的字词句谈起。第一句是二、二、三组合的句式,“韶光荏苒”,这一措词是可以的,但以“东流去”三字,衔接不够妥当。“荏苒”一词是形容时光易逝的意思,但不能单以“东流去”指定方向的说法。比如说“似水流年”、“年华一似水东流”,这些句法,都可以看出是用流水来比喻光阴的流逝的。句中都有水的意思。原诗中却直接说的是“荏苒东流去”,故不妥,因改为“韶华似逝水流东”,并改以入韵。第二句也可视为二、二、三的句式,或细分为二、二、二、一。按《六十初度》题意来说,“一世蹉跎”是不当的,因“一世”一词的解释有:一是犹“一代”;二是“一生”;三是“举世”等。在原诗句中引用都不恰当,故改为“往岁”。“万事空”接尾三字,显得过于消沉,不如改用“百感中”为佳。第三句中“黉经”一词,实觉杜撰而显生硬,就整句“苦索黉经嗟计短”,这句诗的意思,据作者本意是对教书期间的感发,但也说明不了刻苦教学的生涯,故就原句大义,改为“岂为浮名嗟志短”。第四句“勤研政体叹途穷”,亦表达得不够得体,因改为“不同阮籍哭途穷”,这样一来,表示的胸襟就旷达得多,一反原说了。颈联内,上联的“枉有”一词,似觉遣词不当,不如改用“梦幻”二字,较为妥贴。下联的“驽马终无十驾功”为了对仗较为工整,故改作“青骏空余百驾功”,原句表示谦谨而有怨意,改后则为劳而无功之意。虽比原句意甚直接,但语的气势较强。第七、八两句,改后亦较恰当。特别是第七句转势与前面呼应紧密,也才好唤起收句中夕阳佳景的气象。
改后诗:
六 十 初 度(七律)
韶华似逝水流东,往岁蹉跎百感中。
岂为浮名嗟志短,不同阮籍哭途穷。
黄梁梦幻千秋业,青骏空余百驾功。
一任操觚天趣得,为霞方映夕阳红。
(二)原 诗:
重 游塘 口(七律)
重游塘口直惊呼,昔日险滩今日无。
喜看长虹连曲岸,欣观高峡出平湖。
银丝铁塔青青树,秋水落霞灿灿珠。
木叶声声歌盛世,穷乡僻壤展宏图。
全诗结构尚佳,但从第四句开始,均有所改动。先就第四句看,“欣观”一辞与第三句“喜看”相对,纯属一个词义,形成了“片段合掌”,故将“欣观”改为“畅吟”。颈联是一种分列式的状物写景,亦兼有比的意思,但这联显得语气单调,改后的“碧天划破银丝塔”的倒装夸张笔调与对句改后的“彩宇纷陈玉树珠”,则较原颈联为佳。第七句是重要的转折句子,内容既要与前意衔接,又要随之而有呼接的较好收句。原转出的第七句“木叶声声歌盛世”的“木叶声声”一词用得不甚洽贴,因而得出的收句,其气势亦不够振发。故改第七句为“临岸一歌沧浪曲”,以呼起收句“千村唱颂展宏猷”,并以“孤雁出群”的方法,把韵脚换成“猷”,则诗的气势和意境就较为壮阔了。改后诗:
重游塘口(七律)
重游塘口直惊呼,昔日险滩今日无。
喜看长虹连曲岸,畅吟高峡出平湖。
碧天划破银丝塔,彩宇纷陈玉树珠。
临岸一歌沧浪曲,千村唱颂展宏猷。
从以上二首律诗的评改看来,创作诗词的入门法则,要当以上述五关为突破点。突破的方法,不外是多读多记多写多思考;从字、词、句、典上和诗词的整体结构上深下功夫。进一步再从诗的兴、观、群、怨,诗的六艺中探本求源;并养成开阔的胸襟,深厚的时代感情,以逐步达到虚实相结,情景交融,而入于坦荡旷达,形神兼备,天趣自得之境。这样方会创作出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现实,可以传世的精品佳作。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